厂家联系方式
您的位置:首页 > 华体会真人直播

越野跑比赛“ITRA积分”的小科普

更新时间: 2024-05-26 05:12:56 |   作者: 华体会真人直播

  由运动品牌、反组织、赛事组织方、赛事媒体、精英运动员、统计学家、各国越野跑协会等共同组建的第三方非盈利机构。

  后来又相继引入了“越野能力指数”(又称运动员表现指数),对越野跑进行规划化的分类包括从耐力指数、山地指数和完成率情况,并且基于此,对赛道的长度、难度等设置不一样级别的积分。

  ITRA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其会员单位做各项赛事评级,并根据其已有的积分体系最终给赛事认证积分。而要参加全世界最负盛名的越野跑UTMB(环勃朗峰百英里挑战赛),就必须先取得ITRA积分,才能申请UTMB的报名。

  ITRA 更新的“越野能力指数”(performance index,以下简称PI指数),旨在提供一个用以评估越野跑选手速度的工具。PI指数尤其可拿来比较世界各地不同选手的速度,即便没有参加过越野赛的田径选手也可以纳入该评价体系。

  ITRA通过选取越野跑者在不同赛事中的比赛成绩,经过一定的数值换算,得出每位选手的综合得分,据此进行排名。该指数对应了每一名被评估选手的速度潜能,其分值为0——1000分,它并非是一个均匀度指数,也会会定期更新。

  很多人都会关心短距离和长距离比赛的成绩是怎么样判定的,判定的标准除PI指数外,还有其它参考的指数:

  “一般指数”(general index,以下简称GI指数):该指数基于一名赛跑选手(不考虑种族因素)过去36个月内5次最佳成绩的加权平均值。该指数同时考虑了30km赛以及超级越野赛的成绩。

  “分类指数”(index by category,以下简称CI指数):该指数的原理与GI指数一样,但计算的(加权平均值)是不同级别的越野赛的成绩。

  作为修改后的《国际田联(IAAF)竞赛规则》第252条的一部分,ITRA确立了越野跑的定义,并重新对各越野赛事进行了分类(如下表所示):

  除GI指数之外,PI指数会依据不同类别的赛事进行计算,并对不一样的越野赛事进行归类。以祁敏为例,他的积分根据不同的赛事难度对比,最终得出总分。

  2018年3月ITRA对越野赛重新分类后,给PI值的计算带来了哪些影响?

  所有人的总积分是不变的,但是根据新的越野赛分类,新的PI值确实是改进了。

  旧版的分类标准过于宽泛。比如旧版中的XL级既有100公里赛,也有100英里赛,还有其它不同技术难度的比赛。而新的分类更为同质,因此无论对于长距离还是短距离选手,依据新分类计算出的PI值无疑更为可靠。

  凡是有官方公布成绩排名的越野比赛都被算入了PI指数。当然ITRA名下的赛事权重更高,即能在ITRA赛事日历上找到的、其结果由赛事组委会公布的比赛。其它赛事均不计算在内(由ITRA另行说明的特殊情况除外)。

  参照ITRA给出的越野赛的新定义,PI指数将任一符合此定义的野外赛事都计算在内,规模可以是一场小到柏油马路上举行的短距离比赛,也可以是一场大到全自给或半自给的超级越野赛。

  PI指数是根据一名选手过去36个月内(GI指数和CI指数的周期也是如此)5次最佳比赛成绩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得出的。如果一名选手的比赛不足5场,通过统计学算法进行拟合推断出缺失比赛的可能成绩,从而得出该名选手的PI指数。因此理论上只要有一场比赛的成绩就足以算出该选手的PI指数。

  实际上,36个月的时间周期已经足够计算出可靠的数值。如果有选手因伤无法参赛,依然能够准确的通过其以往的比赛成绩计算出他/她的PI指数。

  同时由于采用了加权平均值,使得计算一名选手的PI指数成为了可能。这也比简单地取5场比赛成绩的平均值科学得多(当然也复杂得多)。

  其实这也是我们大家常常以获得地方,有的赛事明明标注有ITRA积分,但是查不到,这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因为ITRA没有收到组委会提供的成绩。只有少数情况下,ITRA会人工录入成绩,仅作权宜之计。但是,基本上所有的比赛成绩都由赛事组委会提供。

  如果有选手发现了自己参加的比赛没有收录在ITRA的赛事日历或是成绩记录里,你们可以联系赛事组委会要求其向ITRA提供成绩。

  为此,该选手必须创建一个“组委会空间”(Organiser Space),将比赛的信息输入在内。这一过程完全是免费的,且独立于ITRA的赛道评估。

  GI指数是根据5次最佳比赛成绩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出来的,不限比赛类别;而CI指数则是依据某单一类别赛事的最佳成绩计算出来的。对于一名全能型选手来说,通常他(她)的5场比赛可以跨越不同级别的越野赛事,因此其GI值要优于CI值。

  而且PI指数无论男女计算方式都是一样的,因此能将男选手的PI指数与女选手作比较。

  对于每一名选手所参加的每一项赛事,ITRA都给出了一个积分。该积分代表了对该选手比赛表现的“评估”,最高分为1000分。选手参赛所获得的不同积分最终用来计算他(她)的PI指数。

  选手们参加每一项赛事的积分是根据赛道的距离和海拔计算得到的,两者的数据和相关说明都由赛事组委会提供。

  赛道距离是用固定的实验公式计算得到的“平面化”长度,其数值约为“水平距离(km)+上升或下降的高度(m)/100”

  使用“平面化”的距离,每一次计算得到的结果(即完赛时间)会与该名选手理论上的最快完赛时间进行比较(参照各项世界纪录),从而对应到满分为1000分的积分系统里。因此在第一步的计算过程中,与比赛结果相关的积分是以小数的形式出现的,它代表了选手的实际完赛时间与理论上他(她)的最快完赛时间的比值。

  第二步的计算过程中,考虑到路况和比赛条件的差异,个人会使用了修正系数。之所以将修正系数应用于积分计算,是因为在一场比赛中,当所有完赛选手的ITRA积分的平均值乘以该修正系数时,其结果等于起跑时所有选手的ITRA排名的平均值。

  每名选手赛后获得的积分与比赛级别无关。计算积分所用到的算法是唯一的,与选手本人(第一还是最末)或是比赛(距离长短、难易与否)均无关。

  是的,ITRA不仅会考虑赛事的技术难度,也会考虑其它影响选手速度的因素。

  但是要完全客观地定义赛事的技术难度是不现实的,因此ITRA采用了一个间接的办法,那便是基于最大选手样本的统计分析,这些选手参加的赛事ITRA均已记录在案,且存于他们的数据库中。通过这样的统计分析,他们能够决定采用哪个修正系数,以便更科学地计算选手的积分。

  因此对于一名选手来说,无论他(她)参加了一场多么有技术难度的赛事,可能是一场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比赛(速度自然也会相应下降),也可能是一场极其快速完赛的比赛,只要他(她)都发挥出了同等的表现,那对他(她)的评级就都是一致的。

  这一方法有两大优势:ITRA可以将任一影响完赛时间的因素(尤其是赛道难度和天气条件)都考虑在内,同时我们能不断的提高数据库的准确性。

  不会。一场比赛的积分仅与这一场比赛特定条件下选手的表现有关,因此完全由赛道距离、海拔、修正系数这几个数值决定。

  两场不同的比赛,赛事宣传的距离和海拔可能完全一致,但实际的情况却千差万别,如天气和路况、赛道的技术难度、累积爬升高度(4 x 1000 m还是8 x 500m)等。统计过程中使用修正系数可以计算出这些看似微小的差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两名选手虽然分别跑了两场号称同距离、同海拔的比赛,且几乎以同样的时间完赛,但最后获得的积分却完全不同。

  正常。有时由于附加的赛事信息(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赛道更改等),ITRA会对原来获得的积分做出修正。

  这说明你的比赛成绩已经录入了ITRA的数据库,但是积分尚在计算中。更新计算结果需要一定的时间,视数据库有待处理的比赛数量而定。

  “完赛标准时”更多是与速度较慢的选手有关,因其计算依据是赛事组委会公布的关门时间。每一名选手可将“完赛标准时”与其PI值比较,以此判断自己是不是能在关门时间内完成比赛。

  “山地等级”是对地形难度进行的评级(从1级到12级)。我们根据客观的数值对地形难度进行评级,如坡度、最长的连续爬升、赛道的平均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