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的春招,今年可线万份简历砸得稀巴烂,平均每个岗位得有692个人抢。
这哪是找工作啊,分明就是春运现场抢高铁票!昨天,#中核招聘系统被挤崩#直接霸屏热搜,网友集体破防,直呼:“我考公都没这么卷过!”
中核集团的岗位到底有多香?先说说待遇吧,35万起的年薪,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北京户口,这在如今的就业市场上,简直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再加上七险两金,这福利待遇,简直让人眼馋。
难怪有网友调侃:“小时候说要造被妈打,现在发现造的才是真爹!”这届年轻人嘴上喊着躺平,身体倒是诚实地卷成麻花。
难道真应了那句职场真香定律——宇宙的尽头不是铁饭碗,而是能造的金饭碗?
这场招聘风暴背后,其实藏着更魔幻的现实。某985高校核工程专业学生爆料,班里30人全员报考中核,连平时绩点倒数的兄弟都开始狂啃《核反应堆物理分析》。
这场景,简直堪比十年前全民考公潮。只不过现在的香饽饽,从“铁饭碗”升级成了“铀饭碗”。
眼尖的网友发现,招聘名单里竟然还有清华博士应聘一线操作岗。评论区瞬间变成了段子手擂台,有人调侃:“建议核电站门口开个海底捞,等offer的能先摇号当服务员。”
还有人说:“以前是爸着考编,现在是我求着爸妈让我造核弹。”这场景,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当“造核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调侃成为历史,这场120万人争抢的岗位盛宴,其实撕开了职业选择的新图景。
从“逃离北上广”到“抢滩核电站”,从“35岁危机”到“铀饭碗真香”,年轻人用脚投票,投出了硬核答案。有知乎高赞评论预言:“五年后同学会,穿工服的可能比穿西装的更有排面。”
站在“双碳”风口上的核能行业,正把冷门专业炒成爆款,把偏远厂区变成新晋打卡地。这背后,其实是年轻人对职业选择的新思考。
年轻人的选择,其实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不是在追逐铁饭碗,而是在寻找真正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中核集团的岗位,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年轻人,不仅仅是因为待遇好,更因为它代表着一种“硬核”精神。
在核能行业,年轻人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参与到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中。这种成就感,是别的行业很难提供的。
所以,当报考热情遇上核反应堆,究竟会产生链式反应还是衰减曲线?其实,这取决于年轻人的选择。
未来,核能行业的发展一定会慢慢的好。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将会发挥逐渐重要的作用。
而年轻人,也将会在这个行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求职者,而是这一个国家的“硬核”脊梁。他们用自己的选择,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核集团的春招,让我们正真看到了年轻人的选择。他们不是在追逐铁饭碗,而是在寻找真正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核能行业的发展,也让我们正真看到了国家的未来。它不单单是一个行业的发展,更是国家“硬核”实力的体现。
所以,当报考热情遇上核反应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定会产生链式反应,而不是衰减曲线。因为,这届年轻人的选择,就是这一个国家的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