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在黑龙江省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来自鸡西、鹤岗、牡丹江、七台河等市县的石墨企业,纷纷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会上,中国化工报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抱团取暖”。
“通过抱团取暖,石墨企业要在资源、价格、环保方面相互协调、沟通、合作,才能度过眼下遭遇的‘寒冬期’。”黑龙江省石墨行业协会会长、黑龙江省奥宇石墨集团董事长韩玉凤说。
韩玉凤表示,石墨资源整合一直是石墨行业的大事,如果有更多有实力、有战略眼光的大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石墨产业,将为石墨产业的整合提供条件。虽然这些年石墨产业小、散、乱的局面有所改变,但是整合能加速这一进程。整合的目的是要打造产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以深加工为主轴,建设成完整产业链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
“1月30日,黑龙江省土地矿业权储备交易中心公开出让22宗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当时我们联合鸡西市成龙石墨开发有限公司、鸡西市金宇石墨有限公司、鸡西市隆盛石墨有限公司、鸡西市龙川石墨有限公司等9家石墨企业组建的鸡西市汇宇石墨资源有限公司,成功竞得3块石墨矿的普查探矿权,这说明鸡西石墨企业慢慢的开始有抱团取暖的趋势。”韩玉凤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企业间的这种整合,能提高企业的现有价值,改变各地企业“占山为王’的现状。10家企业一同出资竞拍探矿权,共同出资探矿、采矿,形成一矿多供的整合格局,能够减少乱探乱采等现象。
“萝北石墨企业早已采取统一开采方式,石墨矿石开采企业为该县所有石墨加工公司供应矿石,采矿公司为股份制企业,19家选矿企业均为采矿公司股东,其所需矿石由采矿公司按需求统一供给,实现了一矿一采,一矿多供。”韩玉凤认为,这种联合供应的方式,可以轻松又有效保护行业资源,要向全行业推广。
在环保方面互通有无,也是黑龙江石墨企业达成的共识。黑龙江鹤岗萝北奥星新材料有限公司尾矿干排技术负责人杨松涛提出,对于石墨企业的环境问题,大家要共同想办法,集中智慧。
杨松涛表示,环境保护不是说一家公司做得好,就能保证整个石墨产业做得好。出了问题是整个行业的事,必须大家共同提高环保意识。在这个基础上,各企业对于新兴的环保技术、工艺,可以拿出来学习、交流、分享、提高,实现资源共享。
“我们公司目前正在做尾矿干排项目的安全设计,近期准备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尾矿干排有三大好处,节约土地、节水、可以在废气的尾矿中提炼出尾矿砂石作为建筑材料。目前黑龙江省石墨企业中采用这种尾矿干排环保做法的,我们公司还是首例。”杨松涛说,他们之所以首家采用于干排法,就是想要建立一个示范项目,起到带头作用,既能减少投资,也不会对下游造成污染。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因为一家公司的环境问题,鸡西所有石墨企业全部停产进行治理,这样对石墨企业损失太大。
鑫安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宝贵也很赞成石墨企业携手搞好环保的做法。周宝贵表示,该公司是专门研发尾矿干排的环保科技公司,今年1月份已与鸡西麻山天运选矿厂签订了尾矿干排合同,近期要安装投用,今后公司还会继续与石墨企业联合,共同推进石墨企业环保生产,达到互利双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黑龙江石墨企业除了在资源整合、环境保护上开始积极合作、交流外,在稳定石墨行业市场行情报价上也有了抱团取暖的意识。
鹤岗萝北南海石墨有限公司是专业的天然鳞片石墨生产企业,是由中国资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强砾石墨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组建的集石墨矿山开采、石墨初级产品生产加工、石墨技术开发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石墨集团。该公司CEO刘志发和记者说,现在石墨企业生产确实很难。去年该公司运行4个月,生产任务只完成计划产能的一半。从现在的形势上来看,抱团取暖确实是必要的。目前石墨价格一路下跌,企业在制定价格时,应该有大局意识,更加合理。
“目前由于供需失衡,导致石墨价格下滑。如果大家能有这个意识,依据市场需求来控制产品产量,同时保证产品价格,就有利于保护资源,不把石墨产品卖成白菜价,这是对行业都有利的事情。”对于稳定石墨价格市场,鸡西天盛非金属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忠新也谈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