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联系方式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广船国际交付2000吨级新能源纯电动散货船

更新时间: 2024-12-05 14:44:40 |   作者: 新闻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1月18日,由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建造的2000吨级新能源纯电动散货船“河豚”号交付,开创了2000吨级船舶采用电池作为船舶动力的先河,为内河清洁运输打开了新的突破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豚”号拥有超级电容和超大功率的锂电池双电管理系统、电力推进控制管理系统等多项专利成果,大多数都用在煤炭运输。该船全程航行不消耗燃油,因此可实现碳、硫等废气污染物及颗粒物的“零”排放,获得中国船级社(CCS)《内河绿色船舶规范》最高等级标志。

  自国务院审议通过《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后,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等联合发布《推进珠江水运绿色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珠江绿色方案》),推进船舶节能环保,鼓励船舶改造油气收集系统和岸电受电设施、加装排气污染治理装备等;快速推进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的开发应用;2020年年底前,完成船舶污染物排放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船舶改造。业内人士认为,电动船舶具有绿色、无污染的特点,非常符合当下发展绿色船舶的趋势,相关船企应抓住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机遇,积极研究电动船舶的创新突破。

  一说到电动船,特别是如此大吨位的电动船,许多人肯定会抱怀疑态度——用电池作为船舶动力,技术是不是已经真正成熟?然而通过“河豚”号的实践验证,答案是肯定的。“河豚”号以“双电”(锂电池+超级电容)为动力,采用 2 台电动机驱动直翼全向推进器(2x160千瓦)作为其操纵和推进系统。船上安装有重达26吨的超级电容和超大功率的锂电池,整船电池容量约为2400千瓦时,相当于40台比亚迪新款E6“先行者”汽车的电池容量。该船在设计上突破了大容量新能源电动船舶设计、岸电接驳及快充系统的成套技术难点,其双电管理系统瞬态响应性能优异,能量回收高效,船舶动力强劲。该船填补了世界同吨位内河双电驱动散货船的空白。

  作为广东省的重点船企之一,广船国际多年来积极倡导“绿色造船、关爱生命”,除在船舶排放指标做了大量的改进和创新设计外,早在几年前就与广发能源物流集团在新能源电动船研发与制造等进行过多次探讨和研究,探索从制造型产业转化为科技型产业的发展思路。凭借在品牌、研发与设计以及环保装备等方面的优势,该公司大力开展低能耗船型(包括电动船)及双燃料船型的研发与建造,使自身在环保造船方面长期处在行业领先地位。

  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城市,2018年,广东省加紧出台了《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方案》。其中,广州市出台的《广州港口船舶排放控制作战方案(2018~2020年)》精确指出,要在清洁能源应用方面,实现约5艘纯电动船舶或混合动力客船投入运营。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这个的人说,“河豚”号新能源电动船是广州发展重点打造的科学技术创新项目之一,在电池管理系统、电力推进系统等方面拥有多项国内顶尖的科研成果,契合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新发展理念。“绿色珠江需要更加多河豚号。”他补充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内河内江往往流经人口密集的城市,水路运输是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传统燃油作为动力的船舶,对旁边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据了解,我国目前的内河船舶运输,无论是整体实力、科技能力,还是装备标准档次、环保水平等方面,均与国家整体发展相对脱节。确切地说,内河船舶建造标准与绿色环保规定远远跟不上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与党中央、国务院所倡导的绿色发展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广船国际副总经理周旭辉介绍说,正是因为这种差距与差异,使有志于此的广船国际有更多的机会来填补这个空白。该公司抓住国家与地方政府“气化长江、电化珠江”,构建绿色航运物流、绿色高端制造业的大好机遇,除在远洋船舶与正常的海洋装备产品制造领域延续优势,继续保持先进性以外,还将利用其多年以来在远洋船舶建造质量、可靠性与环保技术等整体优势,与相关航运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通力合作,顺势而为,在内河绿色航运、绿色运输、绿色物流方面,积极打造新的产业和标准,促使我国内河运输走向绿色、走向环保,并逐渐实现内河装备的全部国产化。(彭永桂) 来源:中船集团网站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