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肿瘤,无所谓良性恶性,是动脉壁局部异常膨出,象血管壁上吹起一个气球,动脉血流进了“气球”。
□在中国,患脑动脉瘤的人数约为1.5~7 千万人,广东患者人数约114~570万人
□第一次破裂,死亡率达30%~50%,如果破裂后一直不接受手术治疗,肯定会发生第二次破裂,死亡率可超过90%
赵本山突发脑溢血、李小龙意外猝死、意大利球员莫罗西尼球场身亡……在这些名人之死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低调而凶恶的杀手——脑动脉瘤。该病有“深埋脑中的不定时炸弹”之称,第一次破裂,死亡率达30%~50%;如果一直不接受手术治疗,肯定会发生第二次破裂,死亡率可超过90%。脑动脉瘤是心脑血管病的一种。据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舒航主任医师介绍,近年来,心脑血管病已超越癌症,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过去,在人们心目中,该病离自己很远。然而,记者近日从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省神经科学研究所获悉,每百人中最高有六人患脑动脉瘤,意味着它一直悄悄潜伏在我们的身边,伺机作恶。医生提醒,如果头晕、头痛、视力下降,尤其是突然变成“斜眼”,要格外警惕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
“脑动脉瘤不是肿瘤,而是动脉壁的局部异常膨出,就像血管壁上吹起来一个气球,里面充满了动脉血,相当于在血管主路上开了一个‘旁门’。”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舒航主任医师说,脑动脉瘤主要出现在颅底的大动脉上,即与耳朵和眼睛近似平行、位于脑底部的一个“血管环”上。动脉瘤多藏身在血管的“岔路口”上。这是因为此处血流冲击的力度较大,血管壁容易因顶不住压力而向外隆起。
普通动脉瘤一般直径只有几毫米大小,巨大动脉瘤的直径则超过2厘米,芝麻绿豆大小,却足以致命。一旦破裂出血,如果不及时治疗,残废以及死亡率很高。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陈光忠博士表示,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脑动脉瘤破裂造成的,破裂后,15%的患者会因为来不及抢救而在入院前死亡。
脑动脉瘤的常见症状为头晕、头痛、视力下降等,尤其是出现不明原因的眼睑下垂,变成“独眼龙”。“实际上,这些症状提示动脉瘤内部已出现破裂出血,对脑组织和脑神经造成压迫。”舒航指出,病人变成“独眼龙”,是由于眼神经受到压迫而麻痹。如不立即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足以致命的大爆裂分分钟会发生。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幸运地抓住这些报警信号。“一方面,有人可能没任何症状,另一方面很多患者甚至基层医生,都存在认识误区。一遇到头晕、头痛、视力变差 ,就怀疑是颅内肿瘤的表现。做检查没有查出来肿瘤,就以为是错觉,结果耽误了病情。”舒航说,筛查颅内肿瘤常用的CT(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普通扫描,常无法发现动脉瘤。动脉瘤的常用筛查手段是做CTA和 MRA,即CT和 MR下的血管成像。对于无法确定病情的患者,还需做脑血管造影检查,因其呈现的是三维动态图像,检查结果精确无误,被称为“金标准”。
记者获悉,尽管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病率仅有十万分之五至十,但脑动脉瘤在人群中的患病率远超于了这一数据。据推算,在中国,患脑动脉瘤的人数大概为1.5~7 千万,广东则有114~570万名患者。
“近年来,脑动脉瘤就诊人数显著增加,而且变化很突出。” 舒航说,过去四十岁左右是脑动脉瘤的高发年龄段,而现在来就诊的患者中不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接诊的最小患者年仅两岁。
以前做脑动脉瘤手术,已破裂出血的病人居多,而现在未破脑动脉瘤手术的比例大幅度的提升,超过已破脑动脉瘤的手术量。舒航分析原因称,一方面,影像检查设备的进步,使得慢慢的变多的动脉瘤在闯下大祸前,已被及时“揪”出来。另一方面,在人人“压力山大”的年代,一直处在过高的工作所承受的压力下、情绪过度紧张,是低调“潜伏”的动脉瘤爆发的导火索。此外,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动脉瘤在体检中的检出率。
一旦查出脑动脉瘤,要不要立即治疗?“要看是否破裂出血、动脉瘤的大小、生长位置和形态等风险因素。”陈光忠说,如果动脉瘤破裂出血,须尽快手术。
如果动脉瘤没有破裂,亚洲人动脉瘤大小在3.5 毫米以下,且没有长在容易破裂的血管分叉部位,则不一定急着做手术,但仍要定期复查,密切观察动脉瘤有没有变化。但如果脑动脉瘤大小超过5毫米,则建议手术(欧美人种由于体质关系,瘤体超过7毫米才需手术)。此外,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经常从事处于高压力状态的职业,性格易焦虑、紧张,都属于动脉瘤爆裂的高风险因素,此类患者在家属支持下,可以尽快进行手术。接受手术后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第二次破裂。
是什么因素造成脑动脉瘤?陈光忠博士解释说,主要有先天和后天两大类。尸检发现,脑动脉瘤患者的动脉血管壁的结构只有两层,天生比普通人少了一层或比较薄弱,因而更容易在血流的冲击下长出动脉瘤。
“不过,如今研究者发现,先天性因素的影响可能没过去认为的那样大,”陈光忠说,如果是先天性因素致病,那么动脉瘤在各年龄段的发病率应该接近,然而临床发现,四十至六十岁仍是脑动脉瘤破裂的高发年龄段。而后天受到脑部创伤,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炎等疾病,一直处在情绪紧张状态等,都可诱发动脉瘤形成或破裂。患者中以四十岁以上女性为多见,怀疑可能受雌激素分泌减少影响,出现发病高峰。
舒航提醒,脑动脉瘤具有母系遗传倾向。因此,如果一个人的母亲、姨妈、外婆等患有脑动脉瘤,理论上他患病的风险要高过其他人。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开颅手术夹闭,90年代后,主要采取在股动脉介入的方法以弹簧圈栓塞治疗。而二十年前,弹簧圈是用普通电灯泡的钨丝制作的,舒航说,但钨丝弹性不足,手术可能戳破动脉瘤,且钨丝易被人们的身体吸收,风险很大。现在,用于栓塞的弹簧圈多用铂金制作。
手术的过程是这样的:医生从股动脉插管,将粗细不一的铂金弹簧圈送入脑动脉瘤所在位置,犹如俄罗斯套娃,一圈套一圈,将动脉瘤的内部空间占据,让动脉血回到“主路”上。由于血管壁可自动修复,“旁门”慢慢愈合。而对于开口大或者位置特殊的动脉瘤,为避免弹簧圈脱落,还要采用支架和球囊辅助,先加固血管壁,再放置弹簧圈。这一手术很考主刀医生功力,如经验不足或稍有疏失,手术中存在弹簧圈移位导致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而动脉瘤栓塞后,铂金弹簧圈在体内正常情况下不会移位,也不会被人们的身体吸收,比较安全。
舒航提醒,做完动脉瘤手术后,患者需定期复诊。平时坐飞机、过安检门没问题,但由于患者也许会出现脑供血不足,导致瞬间失忆(即一过性失神),因此,应尽可能的避免孤身一人开车、游泳、高空作业、泡温泉等,以免因无人救援而发生意外。
恒大2-2首尔FCH7N9病毒疫苗春晚缩至4小时伊朗边境冲突男子17楼坠落生还上海维权者沈勇死亡英国王室全家福洛阳发掘北魏帝陵4架军机飞越冲绳李天一案31日二审日本发生7.1级强震记者看守所受访认罪泰国百岁僧王圆寂台湾电视金钟奖颁奖山西大量进口煤炭
下一篇:工人技术专家李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