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在深化医疗改革、提升医疗服务、巩固拓展基层医疗服务等重点工作上持续发力,卫生健康事业高水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底色”持续擦亮,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
今天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主要介绍新乡市开展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卫健委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新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结直肠癌早筛项目实施有关情况作简单介绍。
众所周知,结直肠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发病人数居第2位,死亡人数居第4位,并成上涨的趋势,结直肠癌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影响了社会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可以说,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健康中原行动的实施建议》,2024年3月,省卫健委12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健康河南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方案明确到2030年,癌症防治体系加强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明显地增强,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涨的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不低于80%,等工作目标。为控制危险因素,降低癌症患病风险,实现由治病向防病转变,2024年,新乡以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为突破,市委、市政府将其纳入新乡市重点民生实事,予以保障推进。
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重点民生实事工作部署,市卫健委格外的重视,成立了以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一是加强沟通协调,主动协同高新区管委会、上海交大新乡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在上海交大专家的指导下,我委组织专家制定了技术方案和项目推进路径。同时,确定了技术服务能力较强的市中心医院、新医一附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医三附院承担项目的实施;三是市疾控中心联合市新闻媒体及各区卫健委等相关的单位紧密配合,通过电视台、报纸,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了筛查进机关、进社区(村)、进工厂、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对我市合乎条件的45至74周岁无禁忌症的常驻居民进行早期筛查,全年共完成2.56万人筛查,圆满完成了2024年工作任务。
为保障筛查的工作质量,我委组织技术专家通过线下、线上多次召开培训会、沟通会,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标准统一,操作规范。各具体实施单位组建筛查队伍,建立了高效的筛查网络,专门负责结直肠癌民生实事筛查工作的实施,加上市民的热情参加,有力保障了筛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全力支持下,结合上海市交大技术标准,我市建立了高效的筛查网络和科学的筛查流程,探索实践了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新乡”模式。这种筛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方便、低成本等特点。筛查过程全程可质控和追溯,保障了筛查数据的真实、可靠、安全,与其他早筛方式比较,新乡市的早筛模式卫生、经济、高效、便捷。筛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56万人中试剂阳性报告占10.7%,1107人肠镜筛查出息肉及以上750人,筛查出腺瘤及以上癌前病变377人,其中进展期腺瘤99人,结直肠癌13人,社会效益明显。
这次早筛中,对筛查发现的腺瘤、息肉等结直肠癌前病变的患者,专家都进行了干预,实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品质,降低了患者的疾病负担,很多参与群众收益;另一方面,从医疗体系来看,通过合理配置资源,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又让医护人员能将精力投入到患者身上,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的实施不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也提升了居民防癌健康素养水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
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努力。2024年我市结直肠癌早筛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展望未来,全市卫健系统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紧紧把握党的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继续探索和技术创新,加强完善我市癌症防治服务体系,助力我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也将联合媒体朋友,共同加大癌症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社会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杨主任详实精彩的介绍。下面进入发布会的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
结直肠癌作为我国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0年,中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翻了一倍多,2023年河南省结直肠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5位,发病率也呈上涨的趋势,很多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即为中、晚期,病人不仅生存质量会极大下降而且伴随的经济负担也加重(我市近四年医保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结直肠癌住院治疗费人均2.8万/年),而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良肉(腺瘤和锯齿状息肉)经过一系列遗传和表观遗传学变化发展而来,这一过程大约要经过10~15年,期间进行早期筛查对预防癌症来说很重要,如早期筛查过程中发现“苗头”,在癌症恶化前把苗头掐灭在萌芽状态就达到了预防疾病逐步发展还可以治愈疾病的效果,椐专家评价,结直肠癌也能预防的。
这次筛查,符合国家癌症防治行动的要求,不仅达到了早筛、早诊、早治的效果,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生存率,也提高了我市居民的防癌意识,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卫生经济效益。
近几年,城镇医保、新农合惠民政策广泛实施,“看病难、就医难”矛盾得到了极大缓解。但记者也发现随着“数智医诊”的推行,有不少中老年患者反映,看病更难了,程序更繁琐了。针对这个情况,卫健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日益凸显。为了切实解决老年人看病难、就诊流程繁的问题,市卫健委采取了一系列便民就医举措,以提升老年人群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一是开展就医“一卡通”改革工作。为解决“一院一卡,互不通用”的问题,市卫健委从2019年开始推行就医“一卡通”改革,在新乡市市域范围内推行电子居民健康卡就医。电子居民健康卡可关联身份证、社保卡和医保卡等多种卡介质,实现了患者持任一卡种的无差别就医。同时为方便患者使用,电子居民健康卡在建档环节采用“刷卡即建档”的方式,不需要患者填报额外信息。且患者建档信息和卡内余额等信息实现了“跨院共享”,患者跨院就医不需要重新办理就诊卡,解决了患者持有多个医院的多张就诊卡的问题。
二是优化智能就诊设备功能和流程。市卫健委要求各医疗机构简化自助机的操作的过程,提供清晰、易懂的界面指示。同时为适应老年患者的需求,在自助机加设了大字体和语音播报等功能,更加便于老年人群使用。
三是加强导医导诊服务。市卫健委要求各医疗机构在主出入口、自助设备、挂号缴费窗口、检查检验区域等关键节点,安排工作人员或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服务,帮他们克服不了解就诊流程和不会使用自助设备的障碍。
四是保留人工窗口。在“数智就诊”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市卫健委要求各医疗机构必须保留挂号、收费、预约等人工窗口,安排人员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满足老年人群的基本就医需要。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医院内的电子显示屏和宣传栏等渠道,宣传自助挂号、缴费、查询报告、预约等功能。同时制作简明易懂的操作步骤图解或视频,展示怎么样去使用自助设备做各项操作。提升老年人对医院自助设备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使他们了解自助设备的便捷性和实用性,从而愿意主动使用。
应对老龄化的便民就医举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宣传引导等工作,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方法,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就医服务。
结直肠癌筛查对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方面和新乡市整体的公共卫生健康事业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呢?
感谢您的提问。一直以来,肠镜检查都是筛查结直肠癌的“金标准”,但因其侵入性特质且费用较高,不少患者对此都有些抗拒。如何明智的选择适合的筛查方案,引导老百姓容易接受,并让肠镜检查成为筛查的最后一关,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2024年新乡市结直肠早期筛查的实施对参与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及我市整体公共卫生健康事业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民生实事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广泛宣传和教育活动提升了参与者的健康意识,引导他们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居民更加科学认识癌症早筛,消除对癌症防治的误区。例如,通过结直肠早筛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居民了解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活小习惯(如吸烟与饮酒、饮食上的习惯、运动不足)、慢性疾病(如慢性炎症、肥胖和超重)、其他因素等。通过问卷对45-74周岁居民进行结直肠风险评估,明确风险等级,如果属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参加结直肠癌的筛查,能够准确的通过情况选择结直肠镜、便隐血检测、多靶点粪便FIT-DNA等筛查手段,如果有相关遗传性疾病,筛查年龄要进一步提前,覆盖了大量的受益群众。
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通过筛查对高风险人群的癌前病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成功阻止其逐步发展为癌症的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品质,节省其成为中、后期患者的治疗费用,提高了癌症的早诊率和治疗率,大大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长久来看,早筛营造全民关注健康的良好氛围对社会整体健康水平也有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显著。
另一方面是有助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通过政府主导的方式,探索了科学可行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和管理模式,不仅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早筛和干预专业技能的同时做到筛查的普及性和公正性,而且基层作为服务居民的 “最后一公里”,居民参与度和依从性也会随着筛查服务能力的增强而提高。
尽管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筛查规模辐射范围有限,仍存在一些挑战。如居民整体健康意识薄弱、参与度和后期依从性不高、筛查付费意愿低等因素对筛查参与和筛查效率影响较大。因此未来需要逐步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居民对结直肠癌筛查的认知和参与度。
现在的楼都慢慢的升高,我们很多群众喝的都是二次供水,不少人都说二次供水特别容易受到污染,会影响身体健康,不知道咱们新乡市的二次供水是怎么管理的?水质怎么样?
市卫生健康委对二次供水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四条“国家对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实行卫生许可制度”规定,新乡市二次供水单位均需所在行政区卫生健康部门进行行政许可,目前我市上报国家平台的二次供水单位有280家。二是依照国家“双随机”监督检查工作要求,市、县两级卫生健康部门每年会对全市二次供水单位做随机抽查,每个执法人员抽取不少于10家单位;同时,市城管局作为供水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市卫生健康委会共同抽取二次供水单位做监督检查,并将结果通过政务平台等渠道向社会公示。三是在对二次供水单位监督检查中,我们会对二次供水卫生许可情况、设施的防护及周围环境情况、储水设备定期清洗消毒情况、水质监测情况、涉水产品索证情况、供管水人员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情况等进行逐一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会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依法进行处理。
在临床工作中,结直肠癌的患者都以什么症状就诊呢?此次肠癌早筛民生实事项目,对咱们临床工作有什么积极的指导意义?在筛查过程中有哪些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
第一种,便血。这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表现。症状较轻的患者仅表现为偶尔有少量出血,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表现有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鲜血便。这些往往被当成痔疮而延误诊治。
第二种,大便习惯改变,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病人便后常常有大便不尽的感觉。
第三种,腹痛腹胀,腹痛更多见。早期多为腹部隐痛;随着肿瘤的生长,疼痛会加剧;当出现梗阻时,会出现痉挛性疼痛,或阵发性绞痛。
患者一旦有了上述症状,往往分期就比较晚了。我们都知道,只有一种癌症可以治愈,那就是早期癌症,比如早期肠癌。
所以,此次“肠癌早筛民生实事项目”无疑对我们临床工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良性病变发展而来的,这一过程大约要经过10~15年,在这期间及时筛查干预,结直肠癌完全是可防、可根治的。
二级预防是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就是我们此次民生实事项目所做的工作。此次项目发现了很多癌前病变和早期肠癌,这些患者通过肠镜治疗得到了根治。
其中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位参加早筛的阿姨。这位阿姨说,起初也是子女劝了好久才做了筛查,初筛阳性后,通过肠镜发现了位于直肠的管状腺瘤,这是一种癌前病变;随即进行了肠镜下手术切除,得到了根治。但是如果没有参加此次早筛项目,等到出现显而易见的症状后再就诊,这位阿姨的肛门也就保不住了,有必要进行肠造瘘长期与造瘘袋为伴,还需要家人的长期护理以及心理疏导,病人和家属的生活品质都会大打折扣。我们临床中有一句话“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家庭”。这位阿姨就是最好的例子。
好的,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必要了解其他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之后与市卫健委联系采访。
各位记者朋友,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医疗卫生服务必然的联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这项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互相支持配合、团结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然,更离不开新闻媒体的支持,希望记者朋友们宣传报道好今天发布会的内容,同时深入挖掘亮点,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好新乡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贡献宣传力量。
上一篇:新乡“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