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2月10日电 12月8日,由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主办的策略技术升级,终结结核病有望提速媒体研讨会在京召开。围绕结核病主动筛查、国内外结核患者主动发现方式的探索与实践等话题,参加会议的专家表示,要实现终结结核病目标,强化主动筛查、尽早发现患者是重要方法之一,随着新技术手段的日益完善,我国应强化结核病主动筛查,加强重点人群早发现、早治疗,加速推进终结结核病的目标。
在我国,平均每2分钟就会发现3名结核病患者,不到3小时就会发现1例耐药结核病患者。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结控中⼼主任赵雁林分享的一组数据提示,我国结核病防控的形势仍不容乐观,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74.1万人,每年新发耐药结核病2.9万人,位居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第三位。
赵雁林认为,耐药、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疫情地区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国结核病防控。围绕这样一些问题,新发布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从优化服务体系、强化主动筛查、规范治疗管理、加强预防措施、强化政策帮扶、强化社会动员等六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从防、治、管全流程对防治工作提出要求。
结核病50%-70%的传播是发生在诊断之前,赵雁林说,若能够尽早发现患者,就能大幅度的降低结核病的传播。《规划》也强调了强化主动筛查的防治措施,提出加大筛查力度,对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既往结核病患者、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结核病主动筛查。此外,要在筛查中推广应用新技术,在医疗机构以及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对疑似肺结核患者首选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结核病患者发现和诊断后,治好患者并减少或避免传播才是最终目的。《规划》对于规范治疗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赵雁林介绍,《规划》提出,利福平敏感肺结核患者优先选择标准化治疗方案,推荐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这样不仅能减少患者服药片数,也能够减少耐药产生。赵雁林说。此外,《规划》还提出健全结核病诊疗专家组会诊制度、为结核病患者提供覆盖筛查、诊治和随访的全程管理服务、地(市)级及以上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要开展二线抗结核药品分子生物学耐药检测、传统药敏试验等具体举措。
从保障措施来看,《规划》提出,重点地区要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这真正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落实政府的主体责任,《规划》还对无论是疾病防控体系、重点场所以及支撑体系等有关部门都有着明确、清晰的责任界定,对我们下一步多部门协同开展防控很重要。赵雁林说。
目前,结核病防控仍以因症就诊为主,然而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其前往医疗机构进行就诊,期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结控中⼼副主任张慧介绍,现有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8至2022年,我国肺结核患者延迟就诊的中位数为29天,而从首次出现症状到就诊超过14天的患者延迟率约为60%。除了延迟就诊患者,还有大量未被发现的无症状结核病患者也会加速结核病传播。世界卫⽣组织驻华代表处技术官员陈仲丹介绍,全球的一项文献概要显示,大约82%的结核病患者没有持续性咳嗽,62.5%的患者没有咳嗽症状,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一方面患者就不会去就诊,另一方面,临床医生也不会怀疑结核病,从而导致就诊和诊断延迟,以及漏诊。
陈仲丹分享了一组数据:2023年全球结核病估计发病人数和当年新诊断结核病患者报告数之间有260万缺口,正是这巨大的缺口尚未被发现,导致如今全球结核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而在中国,这一缺口自2019年以来有一定的比例上升,2023年在估计发病者中有将近20万未被发现或报告,要求我们加大筛查力度,进一步缩小这一缺口。
基于上述背景,陈仲丹认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系统性结核病筛查对应对病例延迟诊断、提高结核病检出率减少结核病传播都具备极其重大作用。
那么什么是结核病系统性筛查?哪些人群有必要进行主动筛查?陈仲丹介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结核病系统性筛查是指在预先确定的目标群体中,通过评估症状和使用检测、检查或其他可快速应用的程序,系统地识别有结核病疑似患者。因此,系统性筛查并不是广泛的人群筛查,而是强调在既定人群中强化筛查。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推荐,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和密切接触者、HIV感染者、暴露于硅尘的矿工、监狱犯人等四类群体要接受系统性结核病筛查。除了上述四类人群,依照地方流行水平、流行特点的不同,结核病流行率不小于0.1%的地区寻求医疗服务者中有结核病风险因素(如营养不良、糖尿病、既往结核病史、慢性肺病等)、以及结核病流行率不小于0.5%的地区中的普通人群等群体有条件也应进行结核病系统性筛查。
实践证明,主动筛查能够减少诊断延迟和改善治疗效果,降低结核病的社区传播风险。陈仲丹和张慧也分别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的实践案例证明了主动筛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陈仲丹介绍,前不久一篇对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地区通过大规模胸片X线筛查开展肺结核病主动发现的研究显示,大规模筛查对于降低结核病发病率是有效果的,筛查改变了该地的结核病的流行轨迹,单次高覆盖率的筛查不仅明显提高了病例的发现率,还加速了筛查后结核病发病率的下降。
我国的主动筛查自十二五规划时慢慢的开始推行,张慧介绍,全国不一样的地区针对HIV感染者、肺结核患者密接者、老年人群等开展主动筛查,相关的研究和各地的实践均证实通过开展结核病主动筛查,我们也可以早期发现很多患者。
此外,陈仲丹认为,从国际实践来看,当系统性筛查与预防性治疗双管齐下,其对于结核病防控的效果是最佳的。所谓预防性治疗(TPT),是指向被认为可能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TBI)并有结核病发病风险的个体,按预定的疗程服用一种或多种结核病药物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减少这种风险。他表示,在高风险人群中进行的预防性治疗和系统性筛查具备极高的重合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强烈建议将系统性筛查和预防性治疗进行整合干预。
主动对人群加强筛查,成本是不是更高了?陈仲丹分享的数据证明,这样做其实更符合成本效益。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巴西、格鲁吉亚、肯尼亚和南非四个国家进行的结核病筛查和预防性治疗投资案例的分析显示,虽然扩大筛查、扩大预防性治疗需要资产金额的投入,但其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适度的投资都可以在这四个国家产生重大的健康和经济收益,每投资1美元可获得高达4-39美元的投资回报,仅仅从经济学角度而言,这个投资也是很值得的。
我国一些地区开展的主动筛查实践,也证明了这一措施对结核病防控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张慧介绍,新疆作为我国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从2016年就开始了主动筛查,2018年以来,新疆依靠这一主动发现的措施,新疆在2018年新发病例快速升高后逐渐下降,目前全国主动发现病例占比为3%—5%,而新疆所有的新发患者中,30%以上是主动发现的。云南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地区,通过主动筛查等多种措施综合施策,其疫情较2005年下降超过了30%。
研讨会上,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结核病防治所所⻓李进岚详细的介绍了贵州省在推进一老一小结核病主动发现中的经验做法。李进岚介绍,贵州省以高位推动,促进一老一小结核患者主动发现,在2023年将一老一小结核病主动筛查工作作为省里十大民生实事进行了落实。其中老年人筛查由卫健、财政、民政三部门协同,与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工作一起配套落实,而学生筛查工作是由卫健、财政、教育三部门协同,对初一、初二、高二和中专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体检。2023年,贵州省投入基公经费(5040万元)及省级财政(4672万元)共9712万元来保障这一老一小的筛查工作。
这一主动筛查措施成效也非常显著。李进岚介绍,2023年,贵州省一共筛查了257万老年人和144万的学生。此外,通过胸片筛查,还发现了一些慢阻肺等疾病的患者,相当于一张片子发现了多种疾病。
李进岚介绍,学生群体的主动筛查工作进行得更早,其疫情发现情况也和新疆地区一样,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目前贵州省学生报告发病率由2018年最高的55/10万下降到去年27/10万,下降了56%,可见主动筛查对于结核病防控的成效。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李进岚表示,在高流行地区进行主动筛查仍存在筛查覆盖面不足、落实追踪、随诊较困难、基层筛查能力不够等问题。赵雁林也提出,强化主动筛查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比如在偏远地区组织筛查难度高、人员培训和经费需要更加多资金支持等问题。
那么《规划》出台后,我们该如何落实、破解现实中遇到的主动筛查困难?参加会议的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高级项目官桓世彤认为,新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患者主动发现范围的拓展,逐步降低筛查的成本。他解释道,新冠疫情之后,中国的诊断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比如目前基于舌拭子标本的分子检查技术相较于目前痰标本分子诊断技术价格大大下降,未来这一技术如果能得到普遍应用,将极大的提升主动筛查的可操作性和成本效益。此外,如今热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结核病筛查中也大有可为,通过AI可以辅助诊断,也可以更精确地划分筛查人群,结核病热点地图分析是目前全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桓世彤说。
陈仲丹也强调了新工具、新方法和新方案的使用。他表示,随着慢慢的变多新工具、新技术和新方案的出现,我们要应对产品注册和监管、筹资、国家技术指南、能力建设和服务对象动员等方面的障碍,加快落地进度。
主动筛查工作的推进离不开资金保障。陈仲丹提出,下一步,我们要在经费筹措和拨付方面保证主动筛查和预防性治疗的费用。桓世彤提到了印尼的案例,新一届印尼政府将结核病防治放在了国家要快速推进的七件大事中,并且在原国家结核病经费基础上又批了三年5亿美元的经费,经费投入相当于此前的10倍。此外,印尼政府还获得了世界银行3亿美元贷款,通过多方筹资保障了结核病防控的经费投入。
桓世彤介绍,盖茨基金会也与国家疾控局开展了一个关于主动发现和筛查的新项目,旨在探索建立一种应用创新技术并符合成本效益的模式,在高流行地区开展患者主动发现和社区筛查,并探索在低流行地区如何快速实现2035年终结结核的目标。
张慧认为,在强化患者发现方面,我们要织密医疗机构就诊人群、体检人群、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地区这5张网,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主动筛查措施,这5张网就是我们下一步提高患者主动发现的抓手,哪一张都不能缺。张慧说。此外,主动筛查也离不开健康教育和卫生机构能力的提升,我们要提升全民结核病防治素养和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诊断识别意识和能力。
目前,经费不足仍然是全球终结结核病流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此外,大量结核病患者为低收入群体,如何通过社会保障消除患者诊疗导致的灾难性支出也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中国有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所需要的体系、资源、能力、以及组织保障。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技术官员陈仲丹表示,保障充足的经费投入、实施循证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以及动员广泛的多部门和社会参与,中国将迈向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
这就是人间不公!731部队细菌战犯逃回日本后,很多人在医院、学校等公立机构担任要职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之一。1931年到1945年期间,731部队进行骇人听闻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数千名中国、苏联、朝鲜战俘和中国平民被用于人体细菌和毒气实验。
1月5日晚,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第一集《惩治蝇贪蚁腐》播出。该集专题片披露了一起集中整治查处的校园餐微腐败典型案例——吉林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校园餐回扣腐败案。
1月4日,天猫苹果官方旗舰店公布年货节优惠措施,iPhone 16系列最高直降1000元,iPhone 16系列到手价4999元起。iPad Pro和iPad Air最高分别可省500元、700元。
“你不买我不买,下月还能降800”,网友对于iPhone的调侃竟然成线年刚开工不久,苹果中国官网就发布“迎新春限时优惠”活动,“苹果官网突然降价”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网站截图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95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1天增设为13天。
近日演员王星去泰国演戏被绑架到缅甸妙瓦底一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从王星去泰国后失联到他的心理学女朋友教科书式的应对,再到王星被泰国警方解救,1月11日0:55分,王星终于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凤凰网专访了泰缅边境人士,这看似英雄式的拯救,其实仅仅是一通电话的事。
近日发生在吉林的一幕算是彻底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农夫与蛇,大爷好心救人,最后反被讹5万块,这要是没有监控可上哪儿说理去?这年头真是好人难当啊!